bet36365  > 林业资讯  > 林业动态

【通水三周年】淅川:扛起播绿护水重任 服务南水北调大局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  发布时间:2017-12-26


2014年12月12日,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。3年来,江水北流三千里,惠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4省市5000多万人,其中,北京超过七成自来水为南水北调来水,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。问渠哪得清如许?让我们溯源至渠首--河南省淅川县。

丹江口水库近一半面积在淅川,淅川国土面积的92.8%为水源区。这里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、渠首所在地,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,是丹江口库区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,肩负着"一池清水入库,一泓清水北送"的重任。

"水质保护是淅川县的重大政治任务。"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斩钉截铁地说。

近年来,淅川大力实施"生态立县"战略,牢固树立"生态优先、水质至上、绿色发展"理念,把造林绿化与保水质、富群众、兴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,科学规划布局,实施全域造林、全社会造林,筑牢水质安全防护屏障,向着水清、民富、县强的目标砥砺奋进。

播绿护水--

连续9年营造林合格面积全省第一

水的命脉在山,山的命脉在土,土的命脉在树。淅川县领导班子深刻理解"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"的本质内涵,始终坚持将林业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以谋划。

尤其是近年来,淅川县坚持规划引领,创新机制,加大投入,大力度、全方位、高质量拓展绿色空间,厚植生态优势,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:每年新造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,森林覆盖率达到45.3%,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、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、全省绿化模范县、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先进县等多项荣誉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"淅川模式"。

淅川县围绕造林、造景、造富、造福的目标,加快造林绿化步伐,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持续推进荒山造林,重点打造"一业、两圈、三区、四园、五线、六带"。一业,即产业富民工程。两圈,即环库生态圈、环城生态圈。三区,即城区、镇乡区、景区。四园,即凤凰山森林公园、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、上寺森林公园、猴山森林公园。五线,即高速公路、国道、省道、县乡道、村道。六带,即鹳河、淇河、丹江河、刁河、滔河和沿南水北调主干渠绿化带。

淅川县不断探索,创新机制,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到大造林、大绿化中。

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带动荒山升值。淅川县对重点工程全部实施土地流转,将所有的林地确权到户,将农民转为产业工人。不栽无主树,不造无主林,确保所栽林木栽得上、留得住、管得好、能见效。

市场化运作,吸引全民参与绿化。淅川县委、县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,把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全部推向市场,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、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,通过"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社会参与"的融资机制,吸引社会资金和专业造林力量参与绿化。

实施困难地造林补偿机制,解决荒山、石漠化问题。聘请专业造林队伍利用工程措施与生物配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,爆破鱼鳞坑整地、挖大穴、垒石圈,开展客土造林,由县财政给予每亩500元至2500元不等的补贴。

强化督导,提高造林成效。淅川县委、县政府把造林绿化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评,建立工作台账,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。对照台账,实行天天督查、周周通报。林业技术人员分包乡镇及重点造林地块,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,做到造林不结束、人员不撤离。去冬以来,县委、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观摩推进会,并出资1000万元,对每次观摩前三名乡镇实施"以奖代补",对排名靠后的乡镇电视通报;对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乡镇,由县主要领导约谈乡镇主要负责人。
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淅川全县上下担当实干、争先创优,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,取得丰硕成果: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、国家湿地公园1个、省级森林公园2个。在国家林业局、河南省林业厅、南阳市林业局的组织指导下,实施了生态河南、库周生态隔离带建设、长防林工程、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等项目9个,争取林业项目资金3亿多元,连续9年获得全省县级造林第一,连续33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。2015年来,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近百万亩,"淅川造林模式"在全省推广。

如今的渠首淅川,千峰竞秀,万壑皆绿,丹江湖畔,水清林茂,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已连续8年稳定保持国家Ⅱ类饮用水质。

宣、封、防、打--

资源管护念好"四字经"

植树造林,三分栽、七分管。为保障新栽树苗的成活率,巩固绿化成果,淅川县严格树立"管栽还要保成活"的思想意识,不仅在栽植过程中注重质量,更采取有效措施在后期管护上下功夫,念好"宣、封、防、打"四字经,构建管护网络,有效保护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。

宣传发动。淅川县依托广播、电视、短信平台、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,修建永久型固定标语牌300多块,刷写大型墙体标语400多条,刷写岩石石壁标语1万余条,发放宣传单5万份、宣传画6万余张,开展了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景区、进矿山、进自然村等活动,全方位宣传《森林法》《森林防火条例》《林地保护管理条例》等林业法律法规,组织检察院、法院在林区设立临时法庭,公开审理林业案件,提高干部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。 

封山育林。淅川县将新造林一律纳入封山育林区,全部进行机械围栏并设立护林员值班卡点,组建县、乡级护林防火专业队15支、村级82支,全天候守护造林成果。印发《淅川县关于实行封山管护的通告》,对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以内山地、环库周围第一山脊线以内林地,全部实行封山育林,落实封育措施、封育人员、封育标牌,对人畜活动频繁地块建设铁丝围网220公里,制作封山标牌340多块,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0余万亩,杜绝牛羊上山啃青、人为偷盗及踩毁苗木等现象。

防字在前。淅川县依托2000多名护林员,建立管护台账,不断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管理,定岗定责定任务,管护成效与工资挂钩,为护林员开通了手机GPS定位和微信管理系统,加大对护林员的上岗管理,落实管护责任,组建县、乡两级护林专业队15支、村级82支,在春节、元宵节等重点时段的重点区域按照"五统一"(统一服装、统一制度、统一设施、统一登记簿、统一值班房)标准,设立值班卡点180多个,实施全天候监控,严查进山人员,严防火种进山。同时,组织人员对全县重点林区和景区开展了森林防火隐患专项排查工作,从源头杜绝火灾隐患。

打击违法。淅川县在全县设置了3个森林公安中队、4个森林资源管理分站,不定期开展了林业严打、林地保护等专项行动,森林公安、林政稽查等林业执法队伍坚持24小时值班,设立举报电话,对乱征滥占林地、乱砍滥伐林木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毁林建房、开矿、建厂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,重拳出击,大打组合拳。仅去年冬天以来,淅川县查处林业违法案件40多起,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。

此外,淅川县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,先后投资220余万元,购置应急救援艇、森林防火无人机系统,结合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车,初步形成了"陆、水、空"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。

精准扶贫--

走出水清与民富双赢的"淅川路径"

淅川是国家级贫困县,也是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经济基础薄弱,贫困人口众多,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。

淅川又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,受刚性保水制约,面临着"有鱼不能捕、有畜不能养、有矿不能开、有树不能伐"的特殊要求。

淅川县县长杨红忠说,淅川最宝贵的资源、最突出的优势、最响亮的品牌是生态,绿色崛起的最大潜力也在于生态。在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理念指引下,淅川林业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,大胆探索实践,积极先行先试,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、水清与民富互促双赢的"淅川路径"。

淅川县利用生态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林果产业、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,使林业产业成为带动淅川群众精准脱贫的"主力军"。按照"一县一业、一乡一品"的要求,淅川县采取"林果专业合作社""家庭林场""公司+基地+农户"等模式,重点发展软籽石榴和核桃产业,探索发展三叶木通产业,全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、核桃、油用牡丹、柑橘等林业生态产业33万亩,初步形成了盛湾、老城、九重镇的软籽石榴产业,滔河、西簧乡的核桃产业,毛堂乡茶叶和黄金梨产业,香花镇鲜桃产业和仓房镇柑橘产业。同时,全县利用森林资源优势,先后引商开发了泓森植物园、药圣苑、雄升生态园等,发展森林旅游、乡村休闲游。2016年全县林业产值达14.2亿元。

林业一头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一头连着富民产业。就淅川而言,大力发展林业产业,就是要在绿色富民上作文章--既可以发展经济林果,通过林业来发展木本粮油、林下经济等,加快林农致富进程,又可以通过发展林产品深加工,拉长林业链条,提高林业附加值,促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发展,还可以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,积极开发森林旅游项目,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。

淅川县林业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实施"短线、中线、长线"相结合战略,将脱贫攻坚与林业项目实施、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目前已初见成效。

"短线"为林业项目。淅川县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区位优势,加大项目争取力度,每年争取生态护林员、退耕还林、生态公益林等扶贫项目资金3600多万元,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1650人,目前已有8450名贫困人口受益。同时,各类项目造林、森林抚育等林业项目,贫困户农民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,户均劳务增收5000元以上。全县贫困户通过林业产业发展和涉林务工,每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,占贫困户总收入的1/4。

"中线"为特色林果产业。淅川县制定了林果产业发展5年规划,重点发展软籽石榴、核桃、大樱桃等产业。由扶贫帮扶单位出资,林业部门依靠中国林科院专家队伍全程搞好技术服务,在全县122个重点扶贫村,每户栽植20株-30株果树,基本实现贫困村、贫困户经济林全覆盖,走出一条通过林果产业长效扶贫、精准脱贫的路子。

"长线"为发展森林旅游。淅川县利用森林资源优势,坚持全域旅游、融合发展的思路,全方位打造旅游景点,累计投资8亿多元,开发丹江大观苑、香严寺、龙山、渠首等12个景区,建成4A级景区1个、3A级景区2个,成功申报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、丹江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凤凰山、猴山、上寺等省级森林公园。在丹江沿线,淅川县还培育了集生态观光、滨水休闲、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泓森植物园、药圣苑、雄升生态园、石榴园等精品示范园32个,在景区景点周围兴办农家乐300多家,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,解决了2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,推动"为林而林"向"为游而林"转变。

过去的淅川,水面上养殖捕捞,河滩地上种粮橘。如今的淅川,蓝天白云之下,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,水质清澈,干渠两侧翠屏千叠,条条绿带环绕丹江,不仅是核心保护的水源地,也是游人悦享的"伊甸园"。

南水北上三千里,润泽中原,惠及苍生。渠首淅川林茂、水清、民富的传奇将随汩汩北上的南水继续流传。

信息来源:bet36365管理员 | 责任编辑:bet36365管理员